6月18日,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奇志一行,到公司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項目驗收會,公司承擔的《武漢市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、網格化管理技術服務》項目在會上通過了專家驗收。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查修復處處長趙中元主持會議,劉奇志副局長在會上作重要講話;專家驗收組成員及公司黨總支書記、董事長廖建生,副總經理、總工程師官善友參加會議。
《武漢市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、網格化管理技術服務》項目是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開展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項目。湖北省2018年入圍中央財政支持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重點省份,中央財政自2018年至2022年,擬投入約40億專項資金,支持湖北省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,建設內容包括地質災害調查評價、監測預警、工程治理、搬遷避讓和能力建設等。其目的是通過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,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,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武漢市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2848平方公里,約占全市面積的33%。涉及的地質災害類型有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、地面沉降、巖溶地面塌陷等。本項目目的是通過專業監測,為武漢市從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轉變提供經驗。項目共選取黃陂區、江夏區、東湖風景區、青山區和蔡甸區六個滑坡隱患點開展了專業監測。建設內容包括GNSS監測、深部位移監測、降雨量監測、視頻監控、監測平臺建設等。項目基礎設施已于2021年1月全部建設完成,至今已累計正常運行5個月,項目涉及保護房屋15棟,人口120人,發布蔡甸區螺絲崗村大山東北側滑坡預警信息1次,并及時進行了應急處置。
公司作為武漢市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,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秉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下,持續動態開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,不斷積累監測信息,總結監測經驗,分析監測手段的有效性,為后續全面開展技術防治積累寶貴經驗,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技術支持,為新時代武漢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保障。(地質環境中心供稿)